时间:2025-07-09 来源:紫砂之家
陈子畦,明代天启、崇祯年间宜兴紫砂高手,生卒年不详。传为陈鸣父,待考。善制茗壶,亦工文房雅玩,制壶仿徐友泉神似,为世所重。作品多紫泥,胎薄而工,颇为精致。《阳羡名陶录 家溯》记载“陈子畦,仿徐最佳,为时所珍。或云即鸣远父。”传世作品很少,此壶弥为珍贵。
1. 作者背景与历史地位
陈子畦(约1625—1690),明末清初紫砂制壶名家,原籍浙江桐乡,后定居宜兴上袁村(今紫砂村)。史料记载其可能是清代紫砂大师陈鸣远之父,其作品以“小壶精妙”著称,胎薄工精,书法具晋唐风骨,是徐友泉与陈鸣远之间的技艺过渡者。
2. 艺术风格与技艺特点
仿古创新:擅长仿徐友泉壶式,尤以薄胎紫泥作品闻名,如僧帽壶、南瓜壶等 。
自然主义:首创仿生壶形(如南瓜壶),以虫蛀残叶、瓜藤为装饰,影响后世花器发展 。
多样题材:除茶壶外,兼制文房雅玩(笔筒、水呈)、宗教造像(张良像)等 。
3. 代表作品与拍卖纪录
僧帽壶:1999年中国嘉德秋拍以38.5万元成交,创当时大陆紫砂拍卖纪录 。
南瓜壶:藏于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台湾曾发行其邮票,壶身仿瓜叶藤蔓,工艺精湛 。
其他名作:
张良造像:2011年北京保利拍出448.5万元,段泥调砂,细节生动 。
莲子壶:北京长风2011年春拍322万元,造型清逸 。
贴栀子花树段笔筒:藏于香港茶具文物馆,配色和谐 。
4. 市场价值与收藏现状
陈子畦作品存世稀少,近年拍卖价格持续攀升。如2018年古莲子壶拍出287.5万元,十六竹壶138万元。其壶艺融合文人雅趣与工艺革新,被誉为“一代宗师”。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