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09 来源:紫砂之家
陈子畦(约1625—1690),明末清初紫砂制壶名家,原籍浙江桐乡,后定居江苏宜兴上袁村(今紫砂村),是紫砂艺术史上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其家族在紫砂工艺领域影响深远,以下从家世背景、艺术成就、代表作品及历史地位四方面综合介绍。
1. 家世背景与传承
与陈鸣远的关系:据《阳羡名陶录》及《桐乡县志》记载,陈子畦被推测为清代紫砂大师陈鸣远之父 。另有史料提及陈汉文(雍正年间制壶名家)可能为其子,形成“陈氏紫砂世家” 。
技艺传承:陈子畦仿明代徐友泉壶式最为精妙,其技法为陈鸣远所继承并发展,推动紫砂从实用器向艺术品的转型 。
2. 艺术风格与成就
仿古创新:擅长薄胎紫泥工艺,作品胎薄工精,书法具晋唐风骨,尤以仿徐友泉壶式著称 。
题材多样:除茶壶外,兼制文房雅玩(如笔筒、水洗)及仿生器(南瓜壶、虫蛀残叶装饰),开创自然主义风格 。
技艺特点:朱泥调砂工艺独特,如“梨皮壶”表面灿若星辰,轻巧精致 。
3. 代表作品
南瓜壶:以瓜藤为把、瓜叶为流,现藏台北历史博物馆,与陈鸣远所制南瓜壶齐名 。
梨皮壶:朱泥调砂,底刻“竹梢一片引流长 子畦”,体现晋唐书法风韵 。
其他名作:贴栀子花树段笔筒(香港茶具文物馆)、莲子壶(造型清逸)等 。
4. 历史地位
陈子畦是明末清初紫砂“花货”奠基人之一,其作品以“小壶精妙”闻名,兼具文人雅趣与工艺革新,为后世紫砂发展奠定基础。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