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4-30 来源:紫砂之家
台北故宫博物院是大型综合性博物馆,为台湾地区规模最大的博物馆,也是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其中藏有一批精美的紫砂器,部分更是举世无双的孤品,堪称绝世之作。
多数为清代紫砂茗壶,著名的有清康熙朝的“紫砂胎珐琅万寿长春海棠式壶”、“花卉瓜棱紫砂壸”、“花卉紫砂方壶”和“花卉紫砂盖碗”等。
通盖高11.6cm 高6.4cm 口径6.4cm 底径7.1 x 7.1cm 宜兴胎画珐琅五彩四季花卉方壶,壶身周正,壶流、壶钮及壶把亦作四方。壶身、壶盖四面,以珐琅彩绘饰四季花卉,整体炫丽而缤纷。 壶底正中先以白色彩料打底,后书「康熙御制」四字蓝料楷书款,或可推测其为康熙皇帝御用的茶器之一。 根据乾隆三年《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记载,为乾隆皇帝推动一系列为文物配匣的作品中,首批入选的「宜兴四方画珐琅四季茶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高8.7cm 壶7.0cm 口径5.7cm 宜兴胎画珐琅万寿长春海棠式壶,以四瓣瓜稜为壶身,以缱绻瓜叶为壶盖,整体颇具像生趣味。 此类作品壶内与壶把相对应处,可触摸一道纵向接迹,壶内、外底部皆留有一周接痕。 该类制品并非以四瓣泥片拼接,而是先以长方形泥片圈围筒状置于底片(壶底),修整时再以工具压印出瓜稜。 其壶腹两侧以珐琅彩绘饰桃实、桃花,象征长寿;流嘴二侧则为月季花,象征长春,取「万寿长春」之吉祥寓意。 高5.9cm 通盖高8.4cm 口径11cm 足径4.6cm 源自西洋的画珐琅,因深受康熙皇帝喜爱,故钻研发展成混融中西的宫廷新工艺;壶与盖碗上装饰的四季花卉,色泽艳丽、层次分明,传达出工匠技术的娴熟。 此碗敞口,带盘形圈足盖。碗外壁画四组四季折枝花卉,有牡丹、月季;牡丹、雏菊;茶花、梅花;菊花等,碗心绘桃红月季花一朵。盖外壁绘月季、莲花、菊花、梅花等四组四季折枝花卉,盖内外底均饰月季及莲花一朵。此型盖碗为宫廷爱用之饮茶用器之一。 壶与碗底以色料题写“康熙御制”四字款识,亦表现出皇帝指挥产造的企图心。 最高10.3cm 此器状连蒂带枝叶蟠桃,中空,尖端有小孔为流,另端折枝高起处为注口。 全器满釉,光泽内敛,积釉处天蓝凝厚,薄处泛黄;釉面现小白点并砂眼多处。 腹部隐约陷下「万寿齐天」四字。底部有小支钉痕三。此种以动植物天然肖形为题材,制作像生且巧妙实用的文房用品,为明末清初盛行的风气,桃形的水往或笔洗,屡载于文人笔记中。 本器塑形生动,所施天蓝釉色属钧釉系统;虽然金华、景德镇、广窑皆盛产仿钧釉色作品,但此件文具似较近于宜兴的制作技法、釉及造形。 高3.6cm 口径5.6cm 底径3.1cm 紫砂紫金釉套杯,由五件大至小可依序套合之小杯相叠成套,俗称套杯。以紫砂为胎,外壁施罩紫金釉,杯内于烧成后加镶金属,整体典雅富丽。 从紫金釉套杯配有专属之木匣、锦袱,或可推测其为当时受到皇帝珍赏之品茗茶器。 长 110.7cm 此作为传世唯一紫砂胎仿仲尼式琴。通体施鳝鱼黄釉并有打磨痕,多处露出胎色。岳山及腹下有窑变蓝、紫和月白等各色大小斑点。 琴徽填以白釉,雁足与轸均皆为白玉。龙唇、岳山、轸槽、雁足孔等未施釉,露紫砂胎。龙池内以篆书刻「维沙陶瓦,制从鸿蒙。鸢飞鱼跃,为歌南风」四句诗。 琴首系丝线穗七根,每一丝穗各系一玉珠,琴背凤沼内同样以篆书刻出「修身理性」四字琴名。传达出做琴师傅以为琴能陶冶性情,具有教化的功能。 乾隆十一年(1746)皇帝降旨宫廷刻手朱彩在琴首镌刻乾隆皇帝咏〈宋瓷琴〉御制诗,诗末署「乾隆丙寅秋八月御赏幷题句」纪年铭(乾隆十一年,1746),并落「乾隆御赏」、「几暇怡情」两枚钤印。 此琴也为之加配「锦囊漆匣」,这是目前所能追溯到的最早的流传记录。
清康熙 宜兴胎画珐琅提梁壶
清康熙 宜兴胎画珐琅四季花卉盖碗
清 康熙 宜兴胎画珐琅花卉纹花茶碗
清 康熙 宜兴胎画珐琅三季三果花茶碗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