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自古就象征着不趋荣利,坚强、高雅、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在民间也是传春报喜的象征。
梅桩壶是用堆花手法,以梅桩、树皮及缠枝塑造成型,成壶栩栩如生。梅桩壶制壶工艺繁琐,耗时长,一把成功的梅桩壶对制壶技艺要求极高。首先,梅桩桩头是难点之一,梅的姿态与嘴和把的整体搭配,必须浑然天成,整体走势要利落,一气呵成,一把好的梅桩壶才能有精气神。其次,梅桩的不规则卡盖也是工艺难点之一,废品率高。因为一定要开盖做盖,这对做壶人要求非常高,必须对尺寸了然于心,才能保证契合度和密封性。许多制壶大家对于梅花意象都有自己的诠释,留下了一些梅桩壶的佳作,这次我们一起赏析。▲陈鸣远制·拼砂梅桩壶(2010 嘉德秋拍) 成交价:RMB 3,584,000壶体仿梅花树桩,壶身、流、把、盖全部是用极富生态的残梅桩、树皮及缠枝组成,作品是一件强而有力的雕塑,壶上的梅花是用堆花及贴饰手法,将泥浆层层堆积塑造成树皮状,栩栩如生。此壶紫泥胎质,壶呈栗色,壶上梅花是用堆花手法,将有色的泥浆堆积塑造成型,这种装饰技法在18世纪最为流行。▲汪寅仙·九头高寿梅桩壶(2016匡时秋拍)成交价:RMB :2,530,000此壶为古梅梅桩造型,壶体为一不规则若圆筒形的梅树桩,结疤错落有致,或凸起或斑斑驳驳。枝上梅花形态各异,有新绽开的梅花,有含苞待放的梅骨朵。梅枝干、桩头、梅树瘿节生长自然。壶盖平坦,与壶体嵌合严密。▲汪寅仙·弯把梅桩(2012 瀚海秋拍)成交价:RMB 1,725,000此壶的壶身,流把、盖用极仿真的手法来捏塑,梅花采取贴花法塑。此壶壶身以一段生动而有气势的梅树为身段。以变化多端的树枝为壶流、壶把,树枝和瘿节造型自然。汪寅仙大师制作紫砂壶,素来将局部处理作为自己作品画龙点睛之地,此壶中的所有梅花都以异色处理,突显作品造型特色和优雅气韵。梅桩壶身苍老遒劲,梅枝把手高耸,花、枝连接壶身,嫩梅和老桩对比强烈,寓“古木逢春”意。把梅花傲霜斗雪、凌寒独放的骨气,表达得淋漓尽致。申锡喜用白泥(本山绿泥)做壶,此梅桩壶就是以优质白泥制成,砂质细密,色泽清雅。壶身形似梅桩,饰以断枝瘿节。壶钮、壶嘴、壶把均以梅树老干新苞构成,意趣盎然,壶身铭文:“烹茶待客至,得味有诗来。子冶”。壶把下有“申锡”小印,壶底钤“茶熟香温”四字篆书方印。朱可心作为紫砂七老之一,是近代最著名的花器大师。其作品风格浑厚朴实,善于从生活中汲取创作素材,技艺全面。
壶身一面饰斑斑苍老的节疤和经风暴撕裂的树皮,另一面,历经剪枝,光润坚挺。壶嘴犹如右下向上伸展的梅枝,生意盎然。壶把弯曲虬绕交叉,呈奋发向上之势,出俩小枝,缀上几多梅花争相绽开;设置与壶体吻合,并塑一枝生态奇趣的梅枝。以梅桩树干为本,精心刻划梅之瘦骨,虬曲挺立。其壶构思巧妙,浮雕精美。底款杨氏即杨凤年,杨彭年之妹,清嘉庆年间浙江桐乡人,她是公认的最有名望的第一个制砂壶女艺人。 底钤篆书阳文『杨氏』小圆印。▲何道洪·梅桩壶(2014 瀚海秋拍) 成交价:RMB 1,265,000壶体以一截梅桩为造型,壶嘴、壶钮及端把均为梅枝状,小巧精致的梅花自壶钮及壶把处自然胥出,正、侧、反姿态各异的花苞疏密有致的分布于壶体。壶身突出梅桩苍劲的节疤,纹理清晰,娇艳的梅花和老辣的梅桩形成强烈的反差,寓『枯木逢春』之意。壶呈现下大上小,向左倾斜的势态,弧度缓和的长流则平衡了壶身倾斜不稳定感,自然而生动。此壶雏形摹杨凤年之梅桩壶形。壶身一面饰斑驳苍老的节疤和经风暴撕裂的树皮,另一面,历经剪枝,光润坚挺。壶嘴犹如由下向上伸展的梅枝,生意盎然。壶把弯曲虬绕交叉,呈奋发向上之势,出两小枝,缀上几朵梅花争相绽开。设置嵌盖与壶体吻合,并塑一枝生态奇趣的梅桩,构成一幅美妙的写意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