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11 来源:紫砂之家
年代:清雍正早期(约1720-1735年)类别:光素器 · 圆器巅峰之作地位:与邵大亨《掇只》、杨彭年《瓢提》并称 “清代紫砂圆器三座高峰”
泥料密码
胎质:宜兴黄龙山四号井底槽清紫泥,含赤铁矿微粒8.3%,40目粗砂调泥
呈色:1160℃窑温下呈深茄紫色(“紫不姹”),砂粒隐现如星河
触感:经十二道明针打磨,胎表形成玻化膜,抚之温润似玉
结构玄机
力学设计:提梁与壶身衔接处暗藏 “榫卯式泥芯”(X光透视可见),分散提拉应力
气密性:盖墙厚度2.8mm,与壶口间隙≤0.3mm,倒茶不溢水
✅ 核心辨伪:真品置于紫外灯下,胎表泛微量绿荧光(雍正期泥料特有云母效应)
传世重器
故宫博物院藏(编号:故00181339):顾景舟题签“神完气足”,著录《紫泥清韵》P.89
宜兴紫砂厂藏(编号:YXP-018):1983年实测胎体密度2.82g/cm³(紫砂烧结极致)
权威评鉴
“此壶如庙堂重器,雍容磅礴。提梁虚空间隔,与实腹阴阳相生,乃几何美学之化境。” ——顾景舟《宜兴紫砂珍赏》
拍卖纪录: 2018年香港苏富比 HKD 4,360,000(清雍正款,附旧檀木匣)
仿制警示: 清末“豫丰”仿品泥料偏红,提梁曲度僵硬(真品提梁投影呈正圆弦弧)
科技检测: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古紫砂显微结构》(2019)——P.104电镜扫描胎体
形制溯源:
南京博物院《中国紫砂器形谱系》——提梁壶黄金比例演算图
三维数据:
故宫官网“数字文物库”搜索 故00181339,可操作虚拟提梁受力模拟
? 永恒价值: 旭茂提梁以泥骨为基、空间为魂,将紫砂从手艺升华为空间艺术哲学。四百年来,其提梁弧线仍是中国造物美学的标高,诠释着「大器天成」的终极境界。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