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5-09 来源:紫砂之家
吴云根(1892—1969年),又名吴芝莱,是民国至新中国时期宜兴紫砂艺术的杰出代表,被誉为“紫砂七老”之一。他不仅是技艺精湛的制壶大师,更是紫砂教育的重要奠基者,其作品与教学对后世影响深远。
一、艺术成就与风格特点
技艺全面,尤擅竹题材吴云根擅长光器、花货、筋囊器等多种器型,尤其以竹题材作品闻名。他创作的竹段壶以双色泥料(如段泥与紫泥结合)表现竹节与枝叶,壶身挺拔刚劲,辅以竹叶点缀,疏密有致,既写实又富有神韵,被誉为“既不失紫砂肌理,又撷取竹之风骨”。代表作如《双色竹段壶》《竹段提梁壶》等,现藏于中国紫砂博物馆和宜兴陶瓷博物馆。
传统与创新的融合他在传统器型中融入个人创意,如《木瓜壶》以诗经典故为题材,壶身仿瓜果形态,枝叶为流、把,兼具自然趣味与文化内涵;《线圆壶》则以一根贯穿壶身的如意线为“魂魄”,体现方圆相济的哲学思想。
国际声誉与获奖1932年,其《传炉壶》获美国芝加哥博览会优秀奖,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成为民国时期紫砂对外交流的代表人物之一。
▲吴云根制 绞竹提梁
成交价:RMB 4,025,000 元
二、教育贡献与桃李满门
紫砂教育的开拓者吴云根早年受聘于南京中央大学陶瓷科(1929年)及江苏省立陶瓷职业学校(1931年),与师弟朱可心共同编写紫砂技术教材,奠定现代紫砂教育体系。1954年参与创办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宜兴紫砂工艺厂前身),并担任技术辅导员,培养出汪寅仙、吕尧臣、鲍志强等数十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因材施教,破除门户之见他主张“形神兼备”,强调观察自然(如竹的生态)对创作的重要性。弟子吕尧臣回忆,他曾以师徒比赛形式激励学生,并亲自示范全手工制壶技艺。对于擅长花货的汪寅仙,他主动推荐其拜师朱可心,展现无私的教学胸怀。
▲近代 吴云根制东坡提梁壶
三、代表作品与博物馆收藏
吴云根的作品被多家重要机构收藏,部分经典如下:
《传炉壶》:南京博物院藏,敦厚古朴,为芝加哥获奖之作 。
《线圆壶》:宜兴陶瓷博物馆藏,以流畅线条展现大唐雍容气度 。
《大型竹节咖啡具》:1959年为人民大会堂特制,体现国庆献礼的高度工艺 。
《紫砂瓜棱壶》:无锡博物院藏,长18厘米,造型独特,属民国经典 。
其他如《提梁弧菱壶》《合菱壶》等亦为传世名作,拍卖市场表现亮眼,如《绞竹提梁壶》曾以402.5万元成交。
▲吴云根制 鱼化龙壶
四、人格魅力与后世评价
刚直谦和的匠人精神吴云根为人仗义耿直,生活简朴,直至去世未给子女留存一件个人作品,全部心力倾注于紫砂事业。他曾在文革中因不堪压力离世,但其艺术精神被弟子传承,被誉为“声名盖乃师,来者有几人”。
自然与人文的共鸣作品常寄托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如《木瓜壶》呼应《诗经》中“投我以木瓜”的永结同好之意;竹题材则象征坚韧气节,与其人生经历相映。
总结
吴云根的艺术生涯跨越民国与新中国,其作品以温厚稳重、朴雅润泽的风格成为紫砂经典,而教育贡献更使紫砂技艺薪火相传。他既是技艺的集大成者,亦是文化的传播者,堪称“紫砂艺术的璀璨星辰”。
▲民国 吴云根制段泥弧棱提梁壶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