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4-30 来源:紫砂之家
黄玉麟(1842-1914),原名玉林,宜兴蜀山人,因其制作的鱼化龙壶技艺出众,世人以“玉麒麟”直呼其名,于是玉林改名为玉麟。
民国周志靖《光宣宜荆续志》载:“玉麟选泥考究,制作精巧,作品晶莹圆润,曾创紫砂假山石景,奇峰巍峨,层峦迭嶂,与人爽心悦目。尝为吴大澂制壶,大澂镌章赠之……其壶每持售两金…….”。
▲吴大澂
这段文字记录信息量巨大:
第一,我们可知黄玉麟的壶艺功夫,首先体现在泥料配制的独到。从传器来看,黄玉麟会根据壶的造型特点,融入心性,调配与之相适应的泥料,有时粗泥细作,有时细泥粗做,亦有粗细搭配者,浑然而见天成。
第二,作为封疆大吏的吴大澂十分器重黄玉麟,亲自镌刻章款赠之,这在等级观念森严的封建社会中也是极不寻常的,说明黄玉麟在吴大澂心中已经不是一个匠人的地位,而是把他当做朋友或知己。
第三,黄玉麟制器在当时便已售价不菲。
观此黄玉麟制愙斋款紫泥铺桂花砂升方壶,胎土为暗红褐色,选用精制紫泥制作,在配泥上颇费功夫,泥片表面铺满金黄色桂花砂,砂砾没入胎身,却又产生出明显的层次感,以手抚之,又光滑细腻,也被后人称之为“雪花壶”。
此壶壶身呈上窄下宽的四方梯形,名升方壶,因仿量米的方斗为壶式而得名,是黄玉麟紫砂方器的代表作。壶身四个面由四根折角线镶接,壶体光素无装饰,壶盖采用平面嵌盖式设计,壶钮为方钮,钮侧面开一气孔,盖内钤“玉麟”椭圆楷书小印。
壶嘴为朝天方形直嘴,嘴口斜削,壶把为方形端把,与壶嘴在同一直在线,底为平底,钤有篆文“愙斋”方章,印文清晰,满溢金石之气。
在黄玉麟传器中,方器不多见,此件升方壶制式精巧而不失古意,灵妙天然,本已属壶中佳品,而底部的“愙斋”方章更清晰的标识了其文人订制的特殊背景,实为文心逸品。
宜兴陶瓷陈列馆藏“黄玉麟铺砂升方壶”
此壶与宜兴陶瓷陈列馆藏“黄玉麟铺砂升方壶”相比,不论泥料、火候、工艺、器形、体态大小,均相差无几,可称之为一件馆藏级的重器。
一粒珠式是最为讨喜的紫砂壶型之一,其壶身呈一大圆珠,壶钮为一小圆珠,好似母子连珠,形制乖巧、圆润,讨人欢喜,从古至今,各路名家皆有制作。
此壶以上等紫泥为胎,器身满铺金黄色桂花砂,砂砾没入胎身,却又产生出明显的层次感,以手抚之,光滑细腻,似抚婴儿之肌肤。壶盖内钤印篆文“玉麟”二字,印文清晰,满溢金石之气。
紫泥铺砂一粒珠提梁壶出自紫砂大家黄玉麟之手。此壶身筒圆鼓饱满,三叉提梁自壶身暗接而出,气韵连贯,提握、把持适手。圆柱式壶钮可见棱角,尤见巧思,一弯壶流自然胥出,粗壮有力,乃黄玉麟风格特色。
西泠2016年春拍紫砂专场清晚期·黄玉麟制紫泥铺桂花砂一粒珠壶,以97.75万的价格成交,可作比较。
一件优秀的铺砂作品,必须做到颗粒均匀,大小适宜,疏密有致;无漏砂、夹砂、缺砂之嫌;砂面光洁,周边清爽,无浆面覆盖感。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