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4-30 来源:紫砂之家
虚扁壶,亦称书扁、水扁。最早的经典传器,见于明代时大彬款调砂虚扁。
虚扁壶以其扁圆的器型,给人一种虚怀若谷,逍遥自在之感。个性鲜明,造型美观,令人玩味不尽。
行话“造型扁一分,成型难一分”,虚扁是紫砂传统全手工成型中最难得的器型。先从围身筒做成筒型,然后用泥拍子一下一下的拍成这么扁,力要匀,扁又不能塌,对于全手工操作技巧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今天就给大家欣赏堪称一绝的虚扁壶。
时大彬 底款:源远堂藏大彬制 上海博物馆藏品
此壶为紫砂壶形制中少见的极扁造型,也是早期几何形造型的代表作品,艺趣盎然。
器形线面屈曲和谐,寓潇洒于纤巧中,形虽扁而气度却昂,刚柔相济,是时壶中的神品。
调砂泥质,粗而不糙,粗犷中豪气盎然,这种选料制品,乃时大彬偏师出奇之佳作,反映出紫砂的特有肌理效果。
小巧的嘴与小圆把,配置壶体,端庄而秀美,这样朴致、凝重的小壶,正是当年士大夫阶层自酌自饮和清赏的珍玩,被人们称之谓“神品”。
清乾隆·龚心钊旧藏“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题“御制”二字描金描银紫泥虚扁壶
盒上题签:乾隆御制戗金砂壶。怀希。 盒内鉴藏印:龚心钊真赏印(鉴藏印)
此件乾隆御制描金银虚扁壶,可谓集上述特点于一身的御用精品。壶身采用了少见的描金描银装饰手法,由于宫廷造办处漆作在技术上,已完全解决了彩漆与砂胎的粘合问题,故其金水鲜亮,与壶身砂胎附着完好,虽经数百年光阴依旧光彩熠熠。
而壶身描银装饰部分,由于银长时间受空气氧化,已然发黑,这也与故宫藏“乾隆年制”四字款描金银御题诗方壶表现一致。此壶壶肩以金水书写乾隆御制诗《三塔寺赐名茶禅寺因题句》:积土筑招提,千秋镇秀溪。予思仍旧贯,僧吁赐新题。并落署“御制”二字。
此「时大彬虚扁壶」与上海博物馆藏「大彬虚扁」如出一辙,与宜兴陶瓷陈列馆藏陈鸣远制「调砂虚扁壶」异曲同工。以「紫茄泥」为坯,光素质朴,自然大方,雍容华贵,气质高雅,藏紫轻红,清秀温润,为泥中极品。壶底「时大彬制」四字楷书款识似初唐大家褚遂良「孟法师碑」结体,笔笔坚实,刀刀挺健,系名家所为。
这是陈鸣远最具光货造型特点并显示非凡功力的作品之一。
这件作品壶形极扁,适合冲饮绿茶。器形线面屈曲和谐,形虽扁气却昂,纯朴大度。
泥质用粗砂调制,配比恰当,肌理质感与形制十分和谐,目视为粗,手接则细,浑朴之中有峭拔之势,调砂的颗粒给人以银光闪烁之感。
耳把、弯流和壶身如为一体,坚实而有分量。整体气度却端正饱满,将虚扁应有的书卷之气表现得极为精准。
壶身以回纹作为印文装饰,三条工整的回纹将整个壶体分为了上下两个部分。上部用篆书堆塑“御制‘学仙笑彼金盘妄,宜咏欣兹玉乳浮’”十六字,诗句选自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乾隆皇帝御笔诗《荷露烹茶》。
回纹下半部分两侧均堆绘花草纹样,一侧为荷花,与诗文呼应,即取荷露为引烹制香茗之意;另一侧为松竹梅岁寒三友,象征坚贞不屈的文人风骨。
壶以精炼紫泥为胎,作虚扁式,壶身扁而不塌,身浅且口阔,沉稳宁静。肩部与腹下弧度自然,线条舒展优美;三弯壶流与壶口高度持平,出水顺畅;圆形圈把,把持舒适。压盖上接圆扁壶钮,与壶身保持形制上的一致,俯视之下赏心悦目。壶底以钢刀刻“孟臣”二字,字迹工整,刀工老辣,可见落款之人书法造诣之一斑。整器雍容大度,属同类器型中之上佳者。
清 荆溪若林制大虚扁壶
壶平口唇边,弯流,圆柄,圈足。平盖,圆钮。足内钤“荆溪置”三大字篆书款,印内下方又钤“若林”二字,形成印中印,颇具一格。紫砂色泽偏红,且夹有细密的黄砂,好似银光闪烁。壶身细腻圆润,把、流弯曲有致,盖口严密。此壶器既大又扁,其成型难度较大,故比较少见。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