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文玩收藏 >> 洋桶为何姓洋,又如何成为光器经典之作!

洋桶为何姓洋,又如何成为光器经典之作!

时间:2025-04-30 来源:紫砂之家

图片

储铭制、任淦庭刻 大牛盖洋桶

洋桶”是紫砂壶里一种较为常见的款式,创制于清末民初,以造型简练、使用方便、便于提携等特征,融合艺术与日用为一体,为许多砂壶爱好者所接受、收藏,成为紫砂传统光素器中的经典之作。

那么,为什么洋桶壶姓“洋”呢?我们习惯称呼外国的舶来品为“洋货”,例如洋枪、洋火、洋酒等。难道,“洋桶”也是西物东来?

图片

民国 储铭制牛盖洋桶


其实,洋桶壶一开始就是为洋人创制的。它的起源,有三种代表性说法。

其一是南洋外销说

据史料记载,光绪七年至十六年,国内外兴起紫砂收藏热。除满足国内需要外,还远销日本、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英国、法国等国家。

为适应外销的需要,紫砂界需要按照外商的要求创制紫砂壶造型。洋桶壶的最初形制是独钮洋桶,并且为适应泰国客商的要求,将壶抛光打磨、镶铜饰边。洋桶壶销南洋最早,销泰国最多,故取名“洋”。

图片

顾景舟制 牛盖洋桶壶  成交价:RMB  2,760,000 元


其二是东洋外销说

清末,宜兴均陶闻名于世,受到日本客商的青睐。紫砂艺人何士为借鉴了宜均产品“小洋坛”的牛鼻盖孔,并且将小洋坛的身筒改成直形,短流改成长流,做成最早的嵌盖式牛盖洋桶

新作一出,引起轰动,被日本客商积极订购。日本乃东洋,故名“洋桶”。

图片现代 顾景舟制 牛盖洋桶  2010年成交价:RMB 728,000元


其三是北洋外销说

清末,最为流行的紫砂壶造型为蛋包壶和寿星壶,这两款壶均大肚圆形,平盖弯流,日用功能显著,为人们所喜爱,产量最多,销路最广,很早就销往日本、东南亚各国。

因此,借鉴蛋包、寿星的平盖模式创制的洋桶壶,经烟台、青岛、营口、威海卫等北洋口岸为日本客商看中订购,并取了洋名,谓“平盖洋桶”。

图片

民国 储铭 洋桶


虽然取了洋名,但洋桶壶在中国老百姓心里,有着独特而鲜明的记忆。

清末民初,宜兴城乡茶馆林立,仅四大镇就有七十多家。五行八作、引车卖浆者流,天还没亮,或挎着箱包、或拎着竹篮,低薪阶层干脆就直接一手提着茶壶,去茶馆吃茶去了。箱包里裹着的,竹篮里放着的,手里提着的,都是洋桶壶。

图片

顾景舟 洋桶


随着人们饮茶习俗、饮茶习惯的改变,洋桶壶在特定的年代中,它曾以高档艺术壶的姿态为爱壶者、收藏家所高价求购。如20世纪40年代顾景舟所做的洋桶壶,是他在业内成名立足的一件代表作品。

当时的紫砂爱好者、实业家华荫棠先生,曾花两石米,换购顾景舟两把洋桶壶。民国时期,一石米价值十块银元,而普通工人一个月的收入只有2~3块银元,华先生不吝重金求购,在紫砂界传为美谈。

图片

顾景舟 洋桶

而随着茶馆文化的没落、饮茶习惯的转变与审美风尚的转移,洋桶壶又成为了一般商品壶而不为高档壶所接纳。但我们不能否认,在特定的年代中,它是衡量艺人技艺高低的样板之作,并且在壶客中形成了共识。

 

今天再欣赏洋桶壶,老茶馆里的光阴宛在眼前:条凳方桌,人声嘈杂,堂倌们拎着茶壶穿梭其中,茶客们坐下,点茶,冲一大洋桶壶,配盖碗,打牌下棋,侃侃而谈,偶尔还有提笼架鸟的老大爷,无论门外如何风雨更迭,屋子里始终现世安稳。

茶馆里的洋桶似乎成了久远的往事。回味过去,不仅是传承经典,更是一种守护文化的昭重与自觉。

图片

何道洪制 牛盖洋桶壶  2013年成交价:RMB 517,500元


展开剩余全文

TAG关键词: 编辑:风铃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艺术顾问:顾绍培 吕尧臣 毛国强 季益顺 徐安碧 徐汉棠 吕俊杰 李昌鸿 徐秀棠 潘持平 何道洪 周桂珍 鲍志强 曹亚麟 吴鸣 华健 葛军 陈国良 曹婉芬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紫砂之家APP: 应用权限 隐私声明 开发者:上海紫砂实业有限公司 站点地图 名家大师

紫砂之家APP
微信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