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4-30 来源:紫砂之家
申锡,字子贻,清道光咸丰年间制陶高手,晚清制壶八大名家之一;善用白泥,壶底用款“茶熟香温者帝元”。 曾和杨彭年,瞿子治合作创制作品。其笃志壶艺,以明代陆师道游宜兴玉女潭有“帝命主苏山,功成有申锡”之句,而取此义,名为申锡,他善于雕刻,精者捏造,巧不可阶,为清代制壶大家,这是一个无论方器、圆器、花器、筋囊器、文房器等兼工的通才! 子冶石瓢制作最为精巧者,不是杨彭年,而是申锡。“阳羡砂壶图考”中就有对申锡的记载,其中有载“清代阳羡壶艺能蔚为名家者,当推子贻为后劲,后此则有广陵绝响之叹矣”,这位被称之为广陵绝响的子贻,便是“申锡”。 顾景舟配盖 壶盖内侧刻有:“壬申仲夏为子冶壶配盖” 加“景舟”印记。壬申为1992年。 这是一把清道光年间,制壶高手申锡所作的子冶石瓢。 此申锡子冶石瓢壶,本为三绝。第一绝是申锡(清道光咸丰年间制陶名艺人)制壶,有其阳刻篆书印款:“申锡”、“茶熟香温”;二绝为瞿子冶题壶:壶身有瞿子冶楷书刻铭款识,阳刻篆书:“竹里煎起茶烟 老冶”;三绝则是有瞿子冶刻画竹。 作为一把完美的三绝壶,流传至今可以说价值不可估量,但是偏偏壶盖缺失。好好的一把古壶,就此埋没多可惜,所以就想到了补个盖子。 但是紫砂壶界有这样一句话“宁做三把壶,不配一个盖”,因为泥料的调配、窑温与烧法都会对壶的品相有影响,而烧成后的收缩率也有不同。 再者,紫砂矿脉的泥性都不尽相同,既要配出原作的泥、款、功,又要体现作品的形、神、气,绝不是捏几把砂土那么简单的事。 从泥料颜色、质地,器形协调、气韵,再到烧制的收缩等,非经验卓著、技艺绝伦者不能为。而且再次入窑,风险也大,万一盖子没配成还搭上了一把老壶,到底值不值呢? 在当时,壶艺泰斗顾景舟接下了这活,不负众望,把盖子配得很完美,从此三绝壶,变成了四绝壶,在壶盖内侧有:“壬申(1992)仲夏为子冶壶配盖”,楷书刻铭、“景舟“”。 于是,这世上唯一一把“四绝子冶石瓢”,拍出了368万人民币! 壶形上小下大,重心下垂,使用稳当,壶嘴为矮而有力的直筒形,出水畅顺,壶身呈“金字塔”式,壶流、壶口、壶把三点形成水平直线,观赏端庄敦穆。用上佳细腻紫泥制作,壶身两侧为瞿子冶镌刻铭文:“以桂相恶其声,以浮江恶其名,不如壶。饮全我生。丁未仲夏(1847),子冶。”。文句隽永,耐人玩味。壶底“茶熟香温”四字篆书阳文印款,把下钤“申锡”。
“申锡制彩泥堆绘圆壶”当为目前所见唯一一件申锡制彩泥堆绘井栏式小壶,玲珑秀丽,仅堪盈握。全器堆泥、泥绘并用,以黑泥、黄泥、段泥为彩,半写半塑,经营出一株盛放的牡丹,雍容华丽,下衬坡石草叶,并以竹刀描绘花径叶脉,细致生动。
壶身另侧以绿泥写竹,一竿疏竹彷佛由壶把根处生出,运笔含蓄内敛。壶盖则以黑白泥绘折枝梅花。壶底正中端钤「申锡」阳文篆刻小章。
壶作匏瓜式,小巧可人,壶盖与一侧壶身均泥绘花卉,绘工细腻。另侧铭刻:“皆鼎永用,皆鼎铭,兰圃摹”。壶底钤“申锡”二字篆印。文人意趣浓郁。
清道光 申锡制子冶铭紫泥葫芦形壶
此壶作葫芦状。段泥胎质,泥细莹润,流嘴短呈微弧上翘,执把成环弧状,穹盖嵌入壶身,整体灵动自如。壶体形制挺拔饱满,且线条浑圆,婀娜丰腴。壶体一侧刻有花纹,另一侧镌刻铭文:“五石无用,合世则重”。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