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美在哪里?问遍周遭,还是赏花。
花,从来都是美的代表。花从华,所以我们自称中华,也因此有成语叫“春华秋实”。赏花,赞花,从来都是文人雅士游春踏青的趣味所在。这不是附庸风雅,也无关矫揉造作。因为春光烂漫,若没有万紫千红,香味萦绕,那春总是少了些什么。
所以自古以来,赏花赞花的诗句层出不穷。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这是《诗经》里的诗句;“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这是李山甫《寒食二首》中的诗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这是诗圣杜甫的名句。无需再多举例,花开满地的怡然感受,是多少诗词都描绘不尽的。
贴花工艺是紫砂装饰中最常见的一种,在装饰中所占比重也比较大,所用题材广泛,如自然界的梅、竹、松、莲等等,贴花工艺是指将手捏的花形或者模印的花形用的泥浆贴在紫砂壶的壶体上,再用工具对其进行修饰使之达到一定的效果,并且呈立体状,十分考验制作者的绘画与雕刻的素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贴花工艺到现在其纹饰更加的精美细腻,且个性创新。
鸡冠花经风傲霜,花姿不减,花色不褪,被视为永不褪色的恋情或不变的爱的象征。在欧美,第一次赠给恋人的花,就是火红的鸡冠花,寓意真挚的爱情。古人赞美鸡冠花,也是因其色彩鲜艳,形象特别。元人姚文奂:“何处一声天下白,霜华晚拂绛云冠。五陵斗罢归来后,独立秋亭血未干。”
鸡冠花壶身以光货为底,光泽圆润通透,非常可爱。壶嘴短促厚实,以鸡冠花枝装饰,节点分明,便觉趣味横生。壶把更以鸡冠花枝入型,不光有节点,更有叶蔓点缀,附在壶身上还开了一朵小鸡冠。壶钮上鸡冠花造型甚是用心,花从叶中伸出,花冠倾斜,便于拿捏,花中有黄色花蕊,更让人赏玩。鸡冠花壶,造型独到,趣味天然。
太阳花又名“死不了”,是因为人们摘下它那鲜嫩多汁的肉质茎叶,在阳光下曝晒,虽已失水害蔫也不至于死亡,扦插还能成活。太阳花色丰富,有白、白花红点、淡黄、深黄、大红、深红和紫红等,还有镶嵌数色彩纹者,除了前两种的茎部为绿色外,其余均为浅棕红色。不同颜色的植株搭配在一起,尽管正午骄阳似火,可是盛开的鲜艳花瓣,活象一大群淘气的笑脸,会逗得您心花怒放。
太阳花壶造型可爱别致,童趣悠然。壶型以光货为底,以花形覆盖。壶身上无甚修饰,光泽圆润,仅有一侧腹部是花枝伸展,不仅有绿叶蔓延,还有黄花盛开,前后连绵至壶嘴。壶把以枝叶点缀,节点不多,但都自然生动。壶钮上的太阳花是装饰亮点,以枝叶做壶钮,又在壶盖上盛开了一朵太阳花,恰似那阳光之下,太阳花随日光转动。赏玩此壶,不知不觉便置身一片花海,头顶上的阳光灿烂无边。
佛手是形、色、香俱美的佳木。佛手的花有白、红、紫三色。白花素洁,红花沉稳,紫花淡雅。佛手的叶色泽苍翠,四季常青。佛手的果实色泽金黄,香气浓郁,形状奇特似手,千姿百态,让人感到妙趣横生。有诗赞曰 “果实金黄花浓郁,多福多寿两相宜,观果花卉唯有它,独占鳌头人欢喜。”佛手的名也由此而来。
此壶以佛手为原型,创意新颖,造型别致。佛手不仅是一种植物,同时也因其名和其形,被赋予了一种神圣尊贵,吉祥如意的意义。因此该壶可谓是形美意深。细观此壶,壶身圆润饱满,线条流畅自如,嵌盖设计,与壶身浑然一体,行云流水般的神韵萦绕其间。壶钮为佛手的果实,形象逼真,壶嘴和壶把皆似佛手的茎,苍劲有力。此外,该壶还采用贴花制壶工艺,于壶嘴处胥出一枝佛手,叶茂实美,耀眼夺目。
石榴有许多美丽的名字:沃丹、安石榴、若榴、丹若、金罂、金庞、涂林 、天浆等。丹是红色的意思,石榴花有大红、桃红、橙黄、粉红、白色等颜色,火红色的最多,所以留给人们的颜色是火红的,农历的五月,是石榴花开最艳的季节,五月因此又雅称“榴月”。中国人视石榴为吉祥物,以为它是多子多福的象征。古人称石榴“千房同膜,千子如一”。民间婚嫁之时,常于新房案头或他处置放切开果皮、露出浆果的石榴,亦有以石榴相赠祝吉者。
石榴壶创意新颖,造型别致。细观此壶,壶身圆润饱满,线条流畅自如,嵌盖设计,与壶身浑然一体,行云流水般的神韵萦绕其间。壶钮为石榴,鲜嫩红润的石榴果实,逼真形象,令人垂涎欲滴。壶嘴和壶把皆似石榴树的茎,苍劲有力,古朴素雅。此外,该壶还采用贴花制壶工艺,于壶嘴处胥出一枝石榴叶子,叶茂花美,耀眼夺目。
迎春,拂去隆冬雪,弄作满枝黄。明花出枯萎,东风第一香。也因其是春来第一花,是以颇得古文人青睐。白乐天有诗曰:“金英翠萼带春寒,黄色花中有几般?凭君语向游人道,莫作蔓青花眼看。”迎春花在百花之中开花最早,花后即迎来百花齐放的春天而得名。它与梅花、水仙和山茶花统称为“雪中四友”,是我国常见的花卉之一。迎春花不仅花色端庄秀丽,气质非凡,具有不畏寒威,不择风土,适应性强的特点,历来为人们所喜爱。
迎春壶精选原矿底槽清泥料制成,泥质醇厚,色泽古穆,触手生温。该壶创意新颖,造型别致。细观此壶,壶身圆润饱满,线条流畅自如,嵌盖设计,与壶身浑然一体,行云流水般的神韵萦绕其间。该壶还采用贴花制壶工艺,壶钮为一束迎春花弯曲而成,自然美丽,清新淡雅。壶嘴和壶把皆似迎春花的枝干,苍劲古朴。壶把处一致迎春花胥出,形象逼真,醒目传神。纵观此壶,盎然春意尽在眼底。
淡紫色的茄子花,就开在菜园子里。从夏天到秋天,在阳光的热吻中,在月光的洗礼中,在星光的轻拂中,淡紫色的茄子花一喷一喷地开,一喷比一喷雄起,一喷比一喷闹性。它在风中绽放着容颜,在雨中欢呼着灵性,在露中释放着幽香。
比起倭瓜花、葫芦花和黄瓜花来,淡紫色的茄子花很不扎眼。它藏在叶片中,倒挂在秧茎上,默默地俯首绽蕾。茄子花就象豆角花一样,不撒谎,打雷就下雨,开花就结果。不像倭瓜花、葫芦花和黄瓜花们,张张扬扬的,撒谎撩屁的,让人看到花开喜眉头,看到花落心空凉。
轻盈,淡紫色的茄子花,它的质朴,值得我们记住和温习,尤其在这物欲横流,传统丢失的年头。和煦阳光的轻拂下,茄子花舒展起轻盈的紫色,淡淡的。紫色,含纯洁,含朴素,含醒目,含顽强。紫色,也含那么点忧伤。
茄花壶造型柔婉浑厚,饱满的壶型犹如馥郁的花苞,蕴含着醉人的幽香;截盖设计,严丝合缝的工艺,壶盖转动时无丝毫波动,气密性极好,壶钮、壶嘴及壶把皆以树桩形态为形,苍劲而富有老态,壶盖及壶身的茄花贴花则显得嫩雅温和,柔嫩的花瓣随风摇摆,叶的弧度自然而雅致,不俗不媚,更以一枚小的茄果作为壶钮,更显得此壶的别致。
牡丹花国色天香,雍容华贵。自唐代以来,成为国花代表。太平盛世喜牡丹,牡丹花开昌太平。唐代刘禹锡的“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脍炙人口;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千古绝唱。唐朝开元年间,宫廷内开始重视牡丹,并在兴庆东沉香亭前、骊山行宫等处,栽植数种红、紫、浅红、通白等色牡丹。花初开,杨贵妃带众宫女游赏花间,如醉如痴。五代王仁裕载:“杨国忠初因贵妃专宠,上赐以木芍药(即牡丹)数本,植于家。”据载,因贵妃专宠,喜爱牡丹,唐明皇也作为宠爱之物把牡丹赐给了她的哥哥。至此,杨贵妃与牡丹花成为一代绝唱。
牡丹壶造型柔婉浑厚,饱满的壶型犹如馥郁的花苞,蕴含着丰富的幽香;截盖设计,严丝合缝的工艺,壶盖转动时无丝毫波动,气密性极好,壶钮、壶嘴及壶把皆以枝叶形态为形,朴实而且自然,壶盖及壶身的牡丹贴花则显得雍容华贵,象征着富贵和福气,娇艳的花朵丰盈无比,花瓣之间错落有致,着实展现了牡丹的富贵气质。
玉兰花代表着报恩。玉兰经常在一片绿意盎然中开出大轮的白色花朵,随着那芳郁的香味令人感受到一股难以言喻的气质,委实清新可人。因其株禾高大,开花位置较高,迎风摇曳,神采奕奕,宛若天女散花,非常可爱。新诗已旧不堪闻,江南荒馆隔秋云。多情不改年年色,千古芳心持赠君。
玉兰壶造型柔婉浑厚,饱满的壶型犹如馥郁的花苞,蕴含着清幽的花香;截盖设计,严丝合缝的工艺,壶盖转动时无丝毫波动,气密性极好,壶钮、壶嘴及壶把皆以枝叶形态为形,亲切而又自然是生动,壶盖及壶身的玉兰贴花则显得嫩雅温和,柔嫩的花瓣随风摇摆,叶与花瓣的弧度自然而雅致,整把壶让人爱不释手。
《西游记》里有关于食用蟠桃能够长寿的精彩描写。自古以来,桃始终被作为福寿吉祥的象征。人们认为桃子是仙家的果实,吃了可以长寿,故桃又有仙桃、寿果的美称。
对桃的喜爱首先来自桃花,诸花之中,桃花虽然花期短,但有最完美的女性气质,艳丽、妩媚、飘零,无不扣人心弦,因此古人把桃花运作为男性获得异性缘的好运,认为是天下熙熙皆有所盼的一种缘分 。
寿桃壶造型柔婉浑厚,饱满的壶型犹如馥郁的花苞,蕴含着丰富的幽香;截盖设计,严丝合缝的工艺,壶盖转动时无丝毫波动,气密性极好,壶钮、壶嘴及壶把皆以树桩形态为形,苍劲而富有老态;壶盖及壶身的桃叶贴花极为细腻,叶子薄如蝉翼,工艺精湛,叶面上有残缺的孔洞,显得尤为贴切和真实,一两朵桃花的花苞如小小的心脏在枝丫旁跳动,极为动人。
闵璐,又名闵朝辉,国家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师协会会员。1990年进入紫砂工艺专业学习,93年毕业后进入鸿成陶艺有限公司,师从工艺美术大师李昌鸿、沈遂华,在此期间,理论和技艺得到了很快的提高。
90年进入紫砂工艺美术专业班学习,92、93年实习期间获得宜兴市中专职业技能竞赛“紫砂类”一等奖,92年4月,作品《新泉》入选台湾紫砂名作展。
95年5月,作品《寿桃》入选新加坡“乌节坊”艺术中心举办的“紫砂壶艺术展”获得好评,同年本人刊登在《宜兴工人报》,略有简介。
2001年8月本人及作品入编《陶魂》一书,2002年加入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并担任会员,2003年“雅趣壶”在中国成都荣奖第六届中国民间工艺品、礼品、收藏品交易博览会金奖。2004年担任《陈复澄艺术馆》工艺美术创作师。“旺富壶”入选“陶都真爱,慈善之光”义捐义卖作品。“神怡壶”在2004北京国际工艺品礼品展览会精品评选中荣获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