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G关键词: 芝麻段泥 狮顶方器紫砂壶
最新回答时间:2021-09-09 14:37:46
被浏览:2707
答主跟楼主一样喜欢段泥紫砂壶。之前在紫砂之家看到一把王勤芳老师用段泥制作的石瓢壶,很是喜欢!段泥内所含颗粒较大结构疏松器身明显成双气孔结构,空气对流顺畅;日久使用,渐露锋芒,养成变化甚大为养壶之最佳器
-
最新回答时间:2021-08-10 11:22:19
被浏览:1081
答案是肯定的!夸张点说,选对了泥料,几百块的茶叶能喝出几千块的口感!整理了最全紫砂泥料与茶叶的搭配,可以先收藏哦!1.绿茶比较常见的绿茶有碧螺春、西湖龙井、蒙顶甘露等。绿茶以紫砂段泥壶、绿泥壶为佳,其
-
最新回答时间:2021-07-27 17:40:08
被浏览:1097
底槽青,产于江苏宜兴黄龙山系,紫泥原矿大致可分:头槽、二槽青、底槽青等三类,本名泥产于紫泥最底层,质量之佳,为历代陶人推崇之首,亦为数百年来经典名器,及已故顾景舟大师最锺爱之名泥;此泥矿名称,因宜兴产
-
最新回答时间:2021-07-26 17:52:00
被浏览:1081
紫砂壶的烧结温度在1050°~1200°之间,烧制之前,紫砂艺人会先根据紫砂壶原料的颗粒粗细程度来定一个烧制的上下限温度,烧制时就必须把温度严格控制在这个范围内,还要遵循事先制定的温度曲线。 
-
最新回答时间:2021-07-22 17:52:20
被浏览:6209
龙血砂矿料成分:氧化硅含量高,保证壶的稳定性和硬度;氧化铁含量高,烧制成型的壶颜色喜庆;氧化铝含量高,决定是耐高温紫砂;龙血砂近乎全颗粒,粘性差,即便粉碎到100目,经千锤百炼仍然不易成型,也因如此,
-
最新回答时间:2021-07-15 17:46:57
被浏览:730
五色共生矿,养成后紫砂的砂色效果,会更具凝厚古朴美。精致而实用,适茶性广,透气性极佳,值得入手。李凤,是五色共生壶传承人,当代陶艺名人,共生堂代表人物。五色共生壶作品受邀参加一带一路英国伦敦巡展、法国
-
最新回答时间:2021-07-08 17:59:38
被浏览:1525
王福君老师的新泥料,以80红为名,即为选用80年代的原矿纯正成品红泥,陈腐至今已有40多年左右历史,其色泽更柔和光滑,颜色呈朱红,观之气正韵悠,具有超强透气性,壶身浇淋热水后簿雾萦身。触若肌肤手感细腻
-
最新回答时间:2021-07-05 17:59:42
被浏览:1066
周志和,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1965年生于江苏,宜兴,八十年代开始从事紫砂设计制壶的传统技法,曾受徐汉棠大师的授艺指点,和江建翔老师技艺的教诲,传授,对紫砂艺术的领悟更深。他继承传统立足创新,是一
-
最新回答时间:2021-07-05 17:57:00
被浏览:827
洗壶小方法 第一步:如果紫砂壶已经有茶垢等污渍,最好不要用洗涤剂、醋、牙膏等,除了气味容易残留,有些化学成分对紫砂壶的养护也不利。可取用食用纯碱(小苏打)一匙放入壶中,冲入热水(注意不要忘记
-
最新回答时间:2021-06-28 17:03:14
被浏览:1180
01.从泥料方面来讲首先,现在很多所谓的宜兴“紫砂壶”其实徒有其表,而不是用真正的紫砂泥制作的。一些掺假的“宜兴紫砂泥”做出来的壶,几十块钱或者一两百块钱,价格真的不高,而用着也真的是不好。宜兴原矿紫
-
最新回答时间:2021-06-25 17:15:31
被浏览:1575
杨小泉,高级工艺美术师,外形粗豪,为人谦和,师从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陈国良。自幼对紫砂艺术有浓厚的兴趣,练就了过硬的设计及全手工制壶本领,能于平稳中求动感,流畅中求曲变,传统中求新意。作品先后发表于
-
最新回答时间:2021-06-24 17:53:49
被浏览:1859
1、最根本的区别是矿源和泥性。朱泥主要产于嫩泥矿中,红泥产于黄石夹层中。朱泥泥性较高,砂性较弱,红泥则相反,砂性比较重,泥性比较弱。 2、两者的收缩比不同。普通红泥13%左右,而朱泥普遍高于
-
最新回答时间:2021-06-24 17:51:59
被浏览:3165
朱泥密度高,气孔小,透气性相对略逊一些(但是不代表没有透气性),对扬香很有作用。用朱泥壶冲泡台湾高山茶、铁观音、龙井、黑茶等轻发酵重香气之茗茶,扬香力特高、轻快而俐落,茶汤紧结柔滑,回韵悠长,好泡养,
-
最新回答时间:2021-06-24 17:50:20
被浏览:1456
朱泥的致密度比其他泥料要高,气孔透气性低,在温差发生急变收缩时没有气孔余地来缓冲瞬间的变化,所以会发生惊裂的现象。建议在使用的时候,最好是先用温水淋壶身表面,然后壶内,也就是所谓的温壶,让壶身先预热,
-
最新回答时间:2021-06-24 17:48:24
被浏览:1152
朱泥和其他紫砂泥最大的区别就是它泥性重砂性弱,干燥和烧成的收缩率都较大,整体收缩比可达25%左右,烧成收缩比例大极易变形。所以朱泥从古至今都是以小品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