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人简介
明清时期优秀的陶艺家,他们的作品工艺精湛,很有研究收藏价值,他们的作品更是现在各大艺术品拍卖场上的佼佼者!
说明款识:砺成(流款)
此壶为“砺成”之器,不仅泥料为上品,其工手亦一丝不苟,内外如一,通体协调大度,尤其把手与流水的处理真是大家手笔,是一件值得珍藏与把玩的遗器。
汉方壶式是紫砂壶中历史最悠久的传统造型之一。“阳羡茗壶录”记载:邵文金,仿时大汉方独绝,徐友泉亦制汉方,清代华凤翔、徐飞龙等都有汉方壶传世。时至今日,仍有紫砂艺人制作此款式。上世纪八十年代,宜兴紫砂工艺厂也曾生产过汉方商品壶。
砺成,有人说姓陈,但名不见经传这并不奇怪,古人写书想必只能写听到和看到的事和器。四百年间紫砂艺人何止万千,多有遗漏,当在情理之中。流传有序,固能其好,典籍实名,只为器佳,仍不失为宝。
这把汉方壶第一眼看到就有震撼的感觉,我是专做方壶的,在微细品读后,一个字“服”,五体投地的服。
以我之见,此壶当是清初之器,确切地说应该在乾隆早期。采用的是调砂成型工艺。调砂、铺砂为紫砂器身体装饰。就是精选本山绿泥矿石,人工敲碎后筛选其中的20-40目的颗粒或掺和泥中成辅设器表,固是人工敲击,有面带角,既咬得住又显见。但调砂的用砂量远大于铺砂,可以在紫砂传器中调砂器的数量必定少于铺砂器。
这把壶器形硕大无论用料还是制作都是上乘,大气,阳刚,壶身饱满却不臃,角线有力而不锐,刚柔相济拿捏得恰到好处。壶咀一反常态的扁方形而且像一条葫芦,是否寓意福禄也未必可知,或另有他意值得探究。壶内也修饰得一丝不苟这在常器中是不多见的。
可以想见,砺成一定是当时的一位制壶高手而这把壶必定是达官贵人的定制品,绝对是砺成的精心之作。
迄今为止,在我可接触到的近千件紫砂传器中,把它列为十大名壶之一毫不为过,当然这是一家之见,盖口虽略有瑕疵但仍不失为经典之器,套用顾景舟先生的话:“是一件经得起推敲的作品。”
潘持平拜识
辛卯年九月廿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