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集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新闻 >> 行业资讯 >> 新闻详情

无锡博物院:“紫玉金砂——历代紫砂名器鉴赏”展

时间:2025-10-15 来源: 网络


展览名称:紫玉金砂——历代紫砂名器鉴赏

展览时间:2025年10月1日开展

展览地点:无锡博物院西区三层紫砂厅

门票:免票免预约


紫砂艺术是无锡地区最为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始于明、盛于清、复兴于民国,并于现当代进入了百花齐放的黄金时代,传承有灿若星辰的紫砂艺术名品。而明代时大彬是紫砂艺术史上知名度最大、影响力最深的一位时代巨匠,其紫砂作品既是精致的艺术品,也是文人雅士心灵栖息之物,不仅装点了日常生活,更激发了国人对美的追求以及创作的灵感,逐渐成为茶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即使远在千里之外的陕北延安也有时大彬作品的考古发掘出土,可见紫砂壶以其精美绝伦的工艺和雅致的造型已经作为人们心目中的茶器至宝,引领了当时最为前沿的生活文化风尚,也成为无锡和延安两座城市友好交流的历史见证。

本次“紫玉金砂——历代紫砂名器鉴赏”,以时大彬制紫砂壶作为展览核心切入点,首次联合展出无锡出土大彬三足壶和延安出土大彬提梁壶,汇集历代紫砂名器,得以同广大观众一道穿越时光,零距离观赏时大彬紫砂珍品,走进传统江南时尚的生活空间,领略文质彬彬的风雅生活,感受无锡与延安历史绵延的文化交流。


重点展品介绍

明 时大彬制柿蒂纹三足紫砂壶

高11.3cm  口径8.4cm  底径4.5cm

无锡锡山区文体局藏

无锡甘露萧塘坟崇祯二年(1629)华师伊墓出土。墓主华师伊即荡口“华太师”华察之孙,其墓志铭称其为“太学涵莪华公”。该壶砂质坚凝,颗粒明显,通体呈朱肝色,三弯嘴,圆珠钮,三乳足,把下阴刻“大彬”楷款,体形扁小,砂质上乘,火候准确,做工无懈可击,当是大彬晚期杰作,也是目前出土及传世大彬壶中最趋于完美的一件。


明 时大彬制椭圆紫砂提梁壶

高15.3 cm  口径5.1×6.8 cm  底径5.2×6.8 cm

延安宝塔区文物保护中心藏

陕西延安崇祯十五年(1642)杨如桂墓出土。墓主杨如桂曾任职于华亭、凤翔,又特选纂修神宗、光宗实录,后任陵川知县。该壶形椭圆体,盖隆起、与钮、圈足同为椭圆形,三弯嘴,提梁把。壶腹刻“吟竹(或释为“馀’)养浩然 大彬”七字行草书款。泥质细,呈紫褐色。


清 邵大亨制仿古紫砂壶

长18 cm 直径13 cm 高9 cm

无锡博物院藏

仿鼓壶又名仿古壶,为邵大亨所创紫砂壶造型,所以也叫大亨仿古,是其紫砂光素造型代表之作。邵大亨为晚清时人,壮年早殁,传器于其生前就不甚多,历来深受藏家珍爱,有“一壶千金,几不可得”之誉。此壶造型饱满有力,端庄大方,壶盖内钤瓜子印“大亨”二字。


清 邵景南制陈曼生刻镜瓦紫砂壶

长15.3 cm  直径11 cm  高8 cm

无锡博物院藏

此壶以精细紫泥制成,为陈曼生手定诸壶式之一,仿铜镜筒瓦而成,故名“镜瓦壶”。壶腹铭刻“以镜听 以瓦卜”六字,署款“曼生”,刀笔力道十足,刻痕极深,壶底钤“阿曼陀室”四字篆体阳文方印。全壶圆融规整,气韵秀逸,自成一格。


清 邵友廷制假山钮提梁紫砂壶

通长14.8cm 腹宽12.1cm 高14cm

无锡博物院藏

此壶以紫泥细料精制而成,因是实用器皿,故而包浆老道,红润有光泽。壶腹圆鼓,短流自然前伸,三叉式高提梁,平盖、平底,线条凝练生动,为东坡提梁壶之典型造型。壶钮饰成一太湖石假山形状,自然生动,为全壶独具特色之处;壶盖内钤有“友廷”二字小章。


近代 顾景舟制梨形紫砂壶

通长16.5cm 宽10.8 cm高10.5 cm

无锡博物院藏

此壶为紫砂大师顾景舟民国时期所制,壶型秀美雅致,朱泥砂色纯正,全壶通体光素,腹部圆鼓呈梨形,圆球形钮,弯嘴朝天,流、把与器身结合处平滑无痕,浑然天成。通体观之,全壶光洁柔滑,显得文静秀气。壶底两行六字篆书阳文印款“墨缘斋意堂制”,把下钤“景记”小章,为顾景舟大师早期作品杰作。

展开剩余全文

TAG关键词:
编辑:风铃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艺术顾问:顾绍培 吕尧臣 毛国强 季益顺 徐安碧 徐汉棠 吕俊杰 李昌鸿 徐秀棠 潘持平 何道洪 周桂珍 鲍志强 曹亚麟 吴鸣 华健 葛军 陈国良 曹婉芬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紫砂之家APP: 应用权限 隐私声明 开发者:上海紫砂实业有限公司 站点地图 名家大师

紫砂之家APP
微信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