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文玩收藏 >> 供春与紫砂壶的诞生:一段传奇的开端

供春与紫砂壶的诞生:一段传奇的开端

时间:2025-08-06 来源:紫砂之家

在中国紫砂艺术的璀璨星河中,供春这个名字,如同启明星般闪耀在源头。他并非史册中显赫的王侯将相,却因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创壶故事,被后世尊为紫砂壶的开山鼻祖。他的出现,标志着紫砂壶从日用陶器中脱胎换骨,开启了其作为独特艺术门类的辉煌历程。


迷雾中的身影:金沙寺的灵光紫砂壶的诞生,并非凭空而来。在供春的传奇之前,宜兴这片陶土丰饶的土地上,制陶技艺已传承千年。明代文献,尤其是周高起所著《阳羡茗壶系》,为我们留下了关键线索:金沙寺僧。这位姓名已佚的高僧,被记载为最早系统制作紫砂壶的人。他身处宜兴金沙寺,常与当地制陶工匠交流。不同于制作粗陶缸瓮,他独具慧眼,“抟其细土,加以澄练”——精选制缸陶土中更为细腻的部分,经过沉淀、淘洗、提炼,得到纯净的紫砂泥料。他采用捏筑为胎的手工方式(而非轮制),“规而圆之,刳使中空,踵傅口柄盖的”,制作出带有壶嘴、壶把、壶盖的完整茶壶雏形,再入窑烧成。金沙寺僧的作品虽无实物与名款传世,却为紫砂壶的独立成型奠定了至关重要的技术基础,是紫砂壶诞生前夜的“无名英雄”。

传奇的诞生:书童供春与树瘿壶正是在金沙寺的背景下,供春的传奇故事上演。春的传奇故事上演。据《阳羡茗壶系》等记载,供春(又称龚春)是明代正德年间宜兴进士吴颐山的家僮。吴颐山在金沙寺读书备考期间,供春随侍在侧。聪颖好奇的供春“窃仿老僧心匠”,暗中观察并学习金沙寺僧制壶的技艺。传说中,寺旁一棵古老虬曲的银杏树给了他非凡的灵感。树上结满形态古拙奇特的树瘿(树瘤)。供春以这些天然造化为蓝本,“斫木为模”(可能指参照树瘿形态),“茶匙穴中,指掠内外”——用茶匙掏挖壶身内部,手指精心修饰内外表面,模仿树瘿的肌理与褶皱。最终,他利用寺僧澄练的紫砂细泥,创造出了史上第一把有明确艺术构思、造型独特且专为泡茶而制的紫砂壶——“树瘿壶”(又称供春壶)。


这把壶的问世,石破天惊:

  1. 材质之变: 虽泥料来源与寺僧同源,但供春的作品更凸显了紫砂泥**“砂质温润、古雅可爱”** 的天然美感,使其从实用器皿升华为可赏可玩的艺术品。

  2. 造型之创: 完全跳脱传统陶器的规整形态,以自然物象(树瘿)为灵感,开创了紫砂壶仿生造型的先河,赋予其前所未有的天然意趣和艺术生命力

  3. 技艺之精: “指掠内外”的精细加工,体现了对泥料特性的深刻理解和精湛的手工技巧,为后世紫砂工艺的精细化、艺术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栗色暗暗,如古金铁”:传奇的基石与回响尽管真正的供春壶真品至今仍是紫砂界的“圣杯”,争议不断且难有定论,但《阳羡茗壶系》对其特征的描述**“栗色暗暗,如古金铁,敦庞周正”** 却深入人心,成为后世追摹的典范和评判的标准。供春的传奇意义远超一把壶的真伪:

  • 象征性开端: 他代表了紫砂壶从无名的日用陶器向有名有姓、有独特艺术追求的手工艺品的关键转折点。

  • 技艺的飞跃: 他将金沙寺僧的基础技艺,提升到了自觉的艺术创作层面,赋予了紫砂壶灵魂。

  • 文化的注入: 树瘿壶所体现的“师法自然”、“古朴雅拙”的审美,深刻契合了后世文人雅士的趣味,为紫砂壶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埋下了种子。



结语:不灭的薪火供春与他的树瘿壶,是紫砂史上一段亦真亦幻的传奇开端。它可能融合了史实与民间想象,但其核心价值历久弥新。供春象征着发现、创造与突破——他发现了紫砂泥的独特魅力,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艺术壶型,突破了传统陶器的桎梏。正是这个充满浪漫色彩的开端,点燃了紫砂艺术的星星之火。在供春身后,时大彬等一代代巨匠承其精神,不断精进,终使紫砂壶从金沙寺的微光,燃成照耀世界的艺术火炬。每一次凝视一把古拙质朴的紫砂壶,仿佛都能看到那位在银杏树下,以茶匙和手指,默默开创一个艺术传奇的书童身影。


展开剩余全文

TAG关键词:
编辑:郭襄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艺术顾问:顾绍培 吕尧臣 毛国强 季益顺 徐安碧 徐汉棠 吕俊杰 李昌鸿 徐秀棠 潘持平 何道洪 周桂珍 鲍志强 曹亚麟 吴鸣 华健 葛军 陈国良 曹婉芬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紫砂之家APP: 应用权限 隐私声明 开发者:上海紫砂实业有限公司 站点地图 名家大师

紫砂之家APP
微信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