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22 来源:紫砂之家
潘虔荣,字菊轩,制壶名手,顾景舟先生曾对此人进行考证,认为其传世莲子壶制壶年代在道光年间,可见虔荣历经乾、嘉、道三朝。又《邵氏宗谱》卷十六有高熙《茗壶说·赠邵大亨》一文,其中有句:“近得菊轩掇,并苍老可玩。”
一、印章核心特征
款识内容与形式
简体款:"虔荣"(楷书阴刻)
全名款:"虔荣制"(篆书或楷书阳文/阴文)
纪年款:晚年作品必带干支与年龄,如香港中文大学藏莲子壶底刻 "岁在辛卯仲春,虔荣制时年七十六并书"(楷书阴刻,刀锋深峻) 。
常见底款:
钤印位置:多位于壶底中央,偶见于盖内(如万丰鞠轩款朱泥壶盖内钤"万丰""鞠轩"小章) 。
印章风格
字体:楷书为主,笔法工整遒劲,受金石影响明显,无清代晚期匠气 。
刀工:竹刀或钢刀刻划,刀痕干净利落,边缘无泥料溢出现象,仿品常显拖沓模糊 。
边框:方形或圆形单线边框,无边饰图案,简洁大气 。
二、辨伪关键要点
泥料与工艺辅助验证
胎土:真品为清中期宜兴黄龙山原矿泥,烧成呈 枣红、朱红或深紫色,颗粒细腻如梨皮(仿品泥料多掺现代杂质,色泽浮艳) 。
衔接工艺:壶嘴、把与身筒衔接无痕,内壁推墙刮底工整(清末仿品接口粗糙) 。
纪年逻辑矛盾
潘虔荣76岁作品为 道光十一年(1831年),若出现早于乾隆或晚于道光的纪年(如"康熙""同治"款),必为伪作 。
年龄与干支需匹配:例如"辛卯年七十六岁"推算出生年为1756年(乾隆二十一年),不符者存疑 。
仿品常见破绽
万丰/鞠轩款:市场常见仿制,但真迹盖内双章为定制文人印,仿品印章布局松散或字体失真 。
清末民初仿款:多机械翻模印章,边缘圆钝无刀刻力度;或阴刻款泥料外翻,与清中期竹刀锐利痕不符 。
三、市场价值关联性
真品鉴定权重:印章是拍卖估价首要依据。如2014年西泠秋拍"虔荣"款紫泥大莲子壶以 63.25万元 成交,核心依据即底款纪年与刀工 。
仿品风险:流通市场中90%带"虔荣"款壶为仿品,真迹存世不足20件,多藏于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南京博物院 。
收藏建议:鉴别时需结合 "泥、工、款"三位一体。若遇疑似真品,优先比对馆藏同款(如香港中文大学莲子壶高清印拓),并借助碳十四检测泥料年代。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