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初识紫砂 >> 紫砂界5位大牛,承前启后,举足轻重!

紫砂界5位大牛,承前启后,举足轻重!

时间:2025-04-29 来源:紫砂之家

在紫砂发展史上,有五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分别是供春、时大彬、陈鸣远、陈曼生和顾景舟。


供春开制壶之端,大彬改制壶之法,鸣远乃花器宗师,曼生赋紫砂以气韵,景舟集紫艺之大成,承前启后,发展传承。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五位大人物!


01.

开山鼻祖供春


明朝正德年间(1506—1521年),宜兴一名门望族吴氏家中,出了一位紫砂壶发展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供春

相传供春年少时,曾随主人吴仕(号颐山,后中进士,官至山西、福建等省提学副使,即省教育厅副厅长)到宜兴西南十余里的金沙古寺读书备考。古寺中有一老僧念经打坐之余,还有一手制壶绝技,做出的茶壶色泽柔和如栗,壶壁薄而细腻。

图片
▲点图看细节「惠祥云·金蟾供春

供春聪明伶俐,时时暗中偷师,过了若干时日,尽得真传,某天自行试制一把,技法造型,居然有青出于蓝之势。

供春偷师学艺所制之壶,为吴仕发现,他甚觉惊奇,不以为忤,反而让供春依样再做,并请来名家鉴赏。几年下来,“供春壶”名声大噪,各地藏家竞相购买。从此,供春专心制壶,将宜兴紫砂壶从一般粗糙的日常茶具,提升至兼具实用与工艺美术价值的创作品。

图片
▲点图看细节「沈建宏·供春套组」

明末清初的知名文人吴梅鼎在《阳羡茗壶赋》中记述了供春学艺的故事,并感叹道:“彼新奇兮万变,师造化兮元功,信陶壶之鼻祖,亦天下之良工。”

后人根据史料考证曾提出疑问,说吴仕在金沙古寺读书时间甚短,书童供春仅仅靠偷看几天老和尚制壶,就能达到后来艺术上的化境,似乎不太可能。

图片
▲点图看细节「潘明星·灵芝供春

考证者进一步分析,吴仕之父吴纶文化素养很高,终日寄情山水,尤好品茶,对茶具应当深有研究,供春很可能是在老人家常年指导下,加上自己悟性高,才在紫砂壶创作艺术上出类拔萃。因明朝实行匠户世袭制度,手工艺人低人一等,像吴氏这样名重一时的官宦世家,多半不愿承认自己家里培养出一个手艺人,于是编出供春私自向老僧学艺的故事。久而久之,大家也就众口相传,信以为真了。

无论如何,供春虽为吴家的一名书童,但《宜兴县志》都要为其记上一笔,坊间的笔记野史,更是口碑相传,公认为宜兴紫砂壶早期最负盛名的一位大师。


02.

千载一时时大彬


作为紫砂界的“一哥”,时大彬在紫砂发展史上贡献了浓墨重彩的一笔。400年间最负盛名的紫砂艺人,非时大彬莫属!

周高起在《阳羡茗壶系》写道:“明代良陶让一时”,所谓“一时”,就是指时大彬。

图片
 时大彬画像

时大彬的主要贡献有以下三个:

①手工技法鼻祖


时大彬初期制壶用木模成型,直到中晚期,领悟了供春做壶的成型法则后,开始完全用手工制作成型。

这种手工制作即打身筒法与镶身筒法,以泥片成型法制成身筒,全靠手工拍打,形成一套合理完善的工艺与技术。

图片
▲手工制壶

大彬的这一创举,使紫砂技艺能够在众多技艺中独树一帜,是紫砂壶成型工艺中的最大变革,也是时大彬对紫砂壶艺的最大贡献。这种技法奠定了宜兴紫砂发展的根基,沿用至今,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片
▲点图看细「韩超·大彬圈钮(林佳育泥绘)」

②器型由大至小


时大彬处于紫砂工艺从简到精,从不成熟到成熟的承前启后时期。

他前期做大壶,在娄东与陈继儒等著名文人交游后,受文人饮茶方式和审美观念的影响改制小壶。

紫砂壶器型从大到小的变化,对于紫砂壶历史来说也是一次重要变革。

图片
▲点图看细节「严伟·大彬六方

③首创调砂工艺


大彬将制瓷工艺中的“二元配”法,移植到紫砂制作中,首创调砂法。

大彬常在紫砂泥料中杂以砂土,使砂壶闪现出浅色的细小颗粒,产生“砂粗、质古、肌理匀”的奇妙效果。

图片

这种调砂工艺是时壶及其时代的一大特点,也是一种自然天成的装饰,一方面改变泥坯在干燥和烧成过程中的物理性质,使之不易破裂;另一方面,以粗砂制之,正取砂无土气耳。

时大彬,可谓紫砂茗壶发展史上的一位里程碑式人物,“超越前古”的第一大家。

03.

花器宗师陈鸣远


陈鸣远,作为清初的紫砂大家,是继时大彬之后的又一大紫砂宗师。他的作品极具文化性与艺术性,视之经典,影响深远。

图片
▲陈鸣远造像

陈鸣远,号鹤峰、鹤村,一号石霞山人,又号壶隐,清康熙年间杰出的紫砂艺人。他上承明代精粹,下开清代格局,在工艺、造型、铭刻、堆塑及配色等方面都达到新的高度,是继时大彬后中国紫砂史上最杰出的艺人。

·部分陈鸣远紫砂壶拍卖·

图片
▲陈鸣远 传香壶
保利华谊(上海)首届艺术品拍卖会
成交价:RMB 3450万

图片
▲清康熙 陈鸣远制南瓜壶 
中国嘉德2016年春季拍卖会
成交价:RMB 3220万

图片
▲陈鸣远 素带壶 
成交价:RMB 3162万元

图片
▲紫泥松鼠柿子壶 陈鸣远制 清初
西泠印社2019年秋季拍卖会
成交价:RMB 22,800,000


04.

文人壶开创者陈曼生


陈曼生,本名陈鸿寿(1768-1822),字子恭,号曼生,浙江钱塘(今杭州)人,生活在乾隆、嘉庆年间。为“西泠八家”之一。

陈曼生擅长古文辞,精于雕琢,以书法篆刻成名,其文学、书画、篆刻样样精通,才气过人。

图片

陈曼生把金石、书画、诗词与造壶工艺融为一体,创作了一种独特而成熟的紫砂壶艺术风格,开创了文学书画篆刻与壶艺完美结合的先河,也因此在壶史上留下“壶随字贵,字依壶传”的经典名言。

传世“曼生壶”,无论是诗,是文,或是金石、砖瓦文字,都是写刻在壶的腹部或肩部,而且满肩、满腹,占据空间较大,非常显眼。

再加上署款“曼生”、“曼生铭”、“阿曼陀室”,或“曼生为七芗题”等等,都是刻在壶身最为引人注目的位置,格外突出。

图片
▲清嘉道 杨彭年制陈曼生刻
逸闲款紫泥天鸡壶 

陈曼生自己不光设计、监制了许多传世的紫砂壶样,创立“曼生十八式”,他还亲自制作、篆刻了一些精彩的壶艺绝品。不仅让操练了一生的金石书法大放异彩,也圆了亲做文人紫砂壶之梦。

在短短的几年里,他写下大量的壶铭,不仅文切意远、简约生动,还具有切茶、切水、切壶等特点。曼生于阿曼陀室居中书一大副对联“青山个个伸头看,看我庵中吃苦茶。”来描绘他品茶之心旷神怡。

再比如曼生石瓢的壶铭:不肥而坚是以永年,一语双关,既说明饮茶对人的好处,喝茶养生使人身体硬朗、健康长寿。又描述了石瓢的特点,器型收敛,质地坚硬,历经数百年始终如一。
图片
▲点图看细节「谈剑锋·曼生十八式」


论官衔,陈曼生只做到了七品县令;论制壶,他也不会。但他一身才华,开创了紫砂文人壶的新风潮,成为紫砂界的不朽传奇。


05.

一代宗师顾景舟


顾景舟(1915-1996),原名景洲。别称曼希、瘦萍、武陵逸人、荆南山樵。自号壶叟、老萍。宜兴紫砂名艺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他在壶艺上的成就极高,技巧精湛,且取材甚广,是近代陶艺家中最有成就的一位,世称“一代宗师”、“壶艺泰斗”,作品为海内外各大博物馆、文物馆珍藏。

图片

顾景舟少时就读于蜀山东坡书院。聪慧出众,常得书院导长的褒扬。1933年,他在家继承祖业,随祖母邵氏制坯,亦承袭家中制壶客师的诀窍,凭借文学功底,方出手不凡,一举成名,跻身壶艺名家行列。

顾景舟所创作的数十种壶型堪称件件精品。

图片
▲ 顾景舟 仿古如意查看同款
成交价: 图片1,200.00
2023 联邦国际(香港)

其作品特色是,整体造型古朴典雅,形器雄健严谨,线条流畅和谐,大雅而深意无穷,散发浓郁的东方艺术特色,所制之器脱俗朴雅,仪态纷呈,堪称“集紫艺之大成,刷一代纤巧糜繁之风”。

顾景舟一生制作的紫砂壶数量不是很多,他有时好几年才做一批壶,而且个个要求质量上乘,不满意的都要毁掉,因此他的作品价格都在几十万几百万元,被称为紫砂拍卖第一人!

图片
▲ 顾景舟 大提

图片
图片
▲ 座有兰言紫砂仿古

图片
掇球查看同款


图片
顾景舟制 亚明书画 矮井栏查看同款


紫砂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其实,除了紫砂发展史上这五位举足轻重的人物,还有很多为紫砂文化发展做出贡献的人物,你们还想了解谁呢?可以私信哦!



紫砂之家畅销艺人合集
点击下方文字了解更多信息及作品

徐秀棠】【吕尧臣】【顾绍培

鲍志强徐汉棠】【徐秀棠

李昌鸿季益顺吕俊杰

徐安碧王潇笠】【江建翔

张志清】 【陈宏林】 汤鸣皋】【顾勤


篇幅有限,待更新···



更多普洱、紫砂壶选购/鉴定/养护等问题
如无专属客服,可添加小助手微信zisha5847
也可长按识别或直接扫下方二维码添加↓

 
图片

扫码咨询
 

展开剩余全文

TAG关键词: 编辑:风铃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艺术顾问:顾绍培 吕尧臣 毛国强 季益顺 徐安碧 徐汉棠 吕俊杰 李昌鸿 徐秀棠 潘持平 何道洪 周桂珍 鲍志强 曹亚麟 吴鸣 华健 葛军 陈国良 曹婉芬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紫砂之家APP: 应用权限 隐私声明 开发者:上海紫砂实业有限公司 站点地图 名家大师

紫砂之家APP
微信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