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学院

  • 全球紫砂藏品连锁品牌
紫砂之家 >> 紫砂学院 >> 文玩收藏 >> 紫砂变迁史上最老的照片

紫砂变迁史上最老的照片

时间:2025-02-28 来源:紫砂之家

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员,紫砂已走过上百年的历史,从最初的萌芽到现在的繁荣,它经历了无数的变迁,生活在现代的你不知道紫砂经历过什么,所幸相机的诞生给我们留了下珍贵的影像,小编搜集了许多老照片,这些老照片记录了陶都紫砂产业的岁月变迁,而从这些老照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那些年紫砂艺人们工作的场景。而这些原汁原味的老照片也再现了陶都的悠久历史,展现昔日陶都景象,还原了陶都人自强不息的精神。

图片

开采紫砂矿

图片

挖紫砂矿泥

图片

运送矿土

图片

丁蜀紫砂陶瓷水运码头

图片

装船运输

图片

碾磨

图片

制泥

原料的准备,包括挖泥、炼泥和选料。矿中挖出的硬块状的泥料经过捣碎、过筛、澄滤,所得细土下窑储藏,叫作“养土”。民国徐珂在《清类钞》一文中描述道:“泥初出山时,大如煤块。舂以杵,必数次,始取其较细者,浸之於池,经数月,则粗分子下沉。其最上层,皆有黏性,乃取以制器。”直到解放前后,有用石磨磨泥粉的手工制法,此法一直沿用到1957年。在1958年,紫砂泥的加工实现了机械化。

图片

陶器制作

图片

陶器雕花

图片

宜兴古龙窑

图片

烧窑的柴草运输

图片

陶艺师拿陶器过来装窑

图片

烧窑

图片

陶器出窑

图片

验货包装

图片

紫砂花盆制作

下面照片中紫砂艺人从前往后依次为蒋蓉、裴石民、吴云根、王寅春。这帧照片为紫砂壶从一家一户的家庭作坊到合作社式的工场模式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曾无数次想像古来制壶密不相授的手法,在这样的环境中该如何解答。 查阅资料,一九五六年时蒋蓉38岁、裴石民、吴云根均为65岁、王寅春60岁,陈福渊待考。这些照片中的老艺人均在使用木转盘。

图片

珍贵照片摄于1956年

图片

顾景舟先生的泥凳及上面的工具堪称老中之最

图片

裴石民在制壶

图片

老艺人指导制作紫砂壶

图片

12上个世纪紫砂厂合影,你认识几个?

图片

1973年摄陶艺家制壶

图片

1975年朱可心在指导何道洪、周正华

图片

朱可心与画家钱松岩先生游善卷洞

图片

紫砂老艺人天安门合影

自左至右:陈岳良、范正根、朱可心、薛如发、任淦庭、施福生、顾景舟、徐秀棠、鲍新元

图片

蒋蓉在制壶

图片

图片

丁蜀镇紫砂博物馆 

展开剩余全文

TAG关键词: 编辑:风铃

精品推荐 更多>>

合作伙伴:中国紫砂协会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紫砂壶艺术研究所
艺术顾问:顾绍培 吕尧臣 毛国强 季益顺 徐安碧 徐汉棠 吕俊杰 李昌鸿 徐秀棠 潘持平 何道洪 周桂珍 鲍志强 曹亚麟 吴鸣 华健 葛军 陈国良 曹婉芬
法律支持: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

紫砂之家APP: 应用权限 隐私声明 开发者:上海紫砂实业有限公司 站点地图 名家大师

紫砂之家APP
微信小程序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