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22 来源:紫砂之家
▲形仿 ▲顾老真品 ▲仿底款 ▲顾老刻款真迹 这件仿品除了形制上对比可观呆板,还有最无法掩盖的就是壶底的刻款,可以看出其极力模仿顾老的笔迹,仔细对比,就会发现壶底刻款与顾老真迹差距明显。一个人的字迹习惯是慢慢形成稳定的,整体风格在落笔上是连贯的,不会顿顿索索。 此壶渊源: 顾老的此把鹧鸪提梁壶,是陪妻子在上海看病时所做,从底款所记也可看出。因当时并未携带印章,好友戴相明(铁画轩第三任掌门人)将家中所藏顾景舟仿鼓壶上的印款,用石膏拓下来,临时充作印章使用。这在顾老制壶生涯中,也是绝无仅有的一次。 再看顾老另一件鹧鸪提梁壶底的刻款,如下图所示,其书法、镌刻风格是一致的。 如果上面的仿作是在极力模仿,下面这个可以看看笑过就罢了,实在是无法描述。
顾景舟大师不仅壶艺了得,书法也非等闲之辈。从其祖母邵氏学艺,潜心磨练制作技巧,方二十便己身列紫砂名手。饱览历代紫砂精品,深入钻研紫砂陶瓷相关工艺知识,旁涉书法、绘画、金石、篆刻、考古等学术。
顾景舟“鉴赏”书法 横幅
本书法作品为顾景舟先生为2003年创刊的台湾《鉴赏》杂志亲笔题写而成,同时顾景舟先生为该杂志艺术总顾问。
顾景舟1984年作 书法
铭文:佐民贤侄于今春得一小壶,丐余鉴定。因无印章款识,难辨谁人所作。唯盖梁上刻写楷书汉瓦二字,书法端秀,刀镌遒劲,器形炼朴,比例恰当。虽制技不精致而饶有艺趣,颇可一玩,审其泥色纯正,是天青泥之略差于冣佳火候者,色泽稍偏红,但无逊大雅,据其形制与泥质,断代当为清嘉道时物无疑,特赠锦匣函之以资珍藏焉一九八四年夏,景洲谨识 顾景洲(白文)
▲顾景舟1989年作的此乐提梁壶,「不圆而圆,不方而方,智欲其圆,行欲其方。刚柔并济,允克用藏」。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