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冶石瓢,将书法绘画与紫砂壶结合起来,称“书绝、画绝、壶绝”三绝。景舟石瓢,“壶艺泰斗”顾景舟所创石瓢风靡紫砂界,长盛不衰。曼生改制了石铫提梁:提梁壶,敛口、鼓腰、圆底,造型简练,浑朴有致;提梁作半圆形,与壶身衔接处之线条自然流畅。这把壶三角之制初显,直管流,三角把,为后世之形。壶身铭刻“不肥而坚,是以永年。”唐云收藏的曼生石瓢提梁,壶身铭文中确切提到了“瓢”字。由此可知此壶形便以瓢为名了。陈曼生与杨彭年的相遇,注定了紫砂史上的不朽篇章,而石瓢壶是这不朽篇章中最耀眼的明珠。瞿子冶聘请壶艺名家杨彭年、申锡、吉安等制壶,在壶上书画并亲自镌刻,称“书绝、画绝、壶绝”三绝。子冶石瓢是最著名的代表之作。这件山水子冶石瓢,为目前已知唯一刻画山水的子冶石瓢,堪称孤品。景舟石瓢是大师顾景舟将传统的石瓢壶型略作改良而成,比起以往的石瓢壶,更为饱满圆润,别有一番韵味。壶身线条流畅自然,内蕴丰厚,张力十足。桥形钮、直嘴、三角把,与传统无异。但壶盖壶口处相比以往更宽大,也成就了一方经典。顾景舟大师最为著名的,就是五把传奇的大石瓢壶,除此之外,顾景舟大师还制作了子冶石瓢、矮石瓢、小石瓢等。说到石瓢壶,不能不提陈光明。陈光明活跃于清末民初,和顾景舟一样,也曾在上海仿古。顾景舟评价说,当时上海仿古的紫砂艺人中,陈光明的手艺最高。遗憾的是其所制壶器流传至今的甚少。行有恒堂,是清朝第四代定王载铨的私人堂号。行有恒堂款紫砂器多为道光、咸丰年间,精工细作,工艺上乘,也代表载铨的审美情趣,具有宫廷御用之风,是传之久远的珍贵文物。何心舟,道光同治年间的制壶名手,与同时期的制壶好手王东石,在梅调鼎、任伯年、胡公寿等海派文人的参与支持下,在浙江宁波创建了著名的玉成窑。石瓢这种刚劲中带着秀美,柔和中显韧力的特点恰好迎合这类人群的需求,备受推崇自然在情理之中。©本文是紫砂之家编辑整理,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感谢合作!— END —
紫砂之家畅销艺人合集
点击下方文字了解更多信息及作品
篇幅有限,待更新···
更多瓷器/紫砂壶/茶叶选购/鉴定/养护等问题
如无专属客服,可添加小助手微信zisha5847
也可长按识别或直接扫下方二维码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