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30 来源:紫砂之家
顾德根作为民国时期的紫砂艺人,其制壶工艺延续了传统紫砂的经典技法,同时形成了自身风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泥料处理工艺
• 选用黄龙山原矿泥料(如紫泥、朱泥、段泥等),遵循传统“练泥”流程,通过捶打、陈腐等步骤让泥料质地均匀、可塑性强,确保烧制后质地温润、透气性好。
• 泥料色泽自然,不刻意添加化工料,烧成后呈现出古朴内敛的质感,与现代部分人工调配泥料的鲜艳色泽有明显区别。
2. 成型工艺
• 以全手工制作为主,擅长“打泥片”成型:将泥料捶打成均匀薄片,根据壶型裁剪后拼接塑形(尤其方器如六方壶,需精准把控泥片角度和对称性,确保六面平整、衔接紧密)。
• 光素器(如石瓢壶)注重线条流畅性,壶身弧度、壶嘴与壶把的比例经过细致打磨,整体造型规整且富有张力,无生硬感。
3. 细节制作工艺
• 壶嘴与壶把:采用“暗接”工艺,壶嘴根部与壶身衔接自然,内部相通处处理光滑,保证出水流畅;壶把与壶身的连接牢固,手感称手,与整体造型协调。
• 壶盖与壶口:“密封性”是关键,真品盖与口严丝合缝,转动时顺滑无卡顿,倒置时能做到“滴水不漏”,体现精准的手工把控能力。
• 底部处理:部分作品(如三足壶)的足部采用手工捏塑或拼接,稳固且与壶身比例协调;平底作品则打磨平整,无歪斜。
4. 装饰与款识工艺
• 多以光素为主,少数作品有刻绘装饰,刀法简练流畅,内容多为诗句、花鸟或吉祥纹,风格贴近民国文人壶的清雅气质,不追求繁复。
• 款识雕刻工整,“德根”“顾德根制”等印章或刻款笔画稳健,布局合理,与壶型整体风格统一,无突兀感。
5. 烧制工艺
• 依托宜兴传统龙窑或倒焰窑烧制,掌控窑温(约1100-1200℃)和气氛,使泥料充分烧结,成品色泽温润,胎质坚实,敲击时声音清脆而非沉闷。
整体而言,顾德根的制作工艺以“扎实、规整、内敛”为特点,注重实用与美观的结合,体现了民国时期紫砂艺人对传统技艺的坚守与传承。
展开剩余全文
精品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