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形千姿百态,百花齐放,有的端庄大气,有的优雅,有的娇媚……在众多紫砂壶中,有一些传统壶型经久不衰,经常在拍卖场上大放异彩。
此壶壶为顾景舟大师与范曾合作的经典名作,以上品紫泥精心制作而成,胎骨细腻、色泽莹润、工艺精湛。壶为扁腹形,壶体圆润,壶身与流、柄、盖线条结合柔美,壶口与盖口为两条子母唇线组成,骨肉亭匀、比例适度。一捺底、短弯流,圈形柄下留小垂耳,垂耳恰到好处,使整器在秀雅刚健之中,增添活泼灵动的趣味。形、神、气三者融会贯通,尽展旷世风华。在江苏和信春拍的紫砂专场,一款谷纹玉璧壶惊艳亮相,最终以3000万价格成交,创造了玉璧提梁壶拍卖的最高纪录。参考古代玉璧的图样,将盖面制成“谷纹玉璧”的形状,故称之为玉璧提梁壶。制作这款壶的,正是一代紫砂泰斗顾景舟先生。此壶的亮点与点睛之笔,就是其上的谷纹玉璧壶盖,其制作比整把壶还要费工费时。此秦权壶以纯净的泥料、谨严变幻的线条、富有弧度变化的块面而诠释着秦权主题的壶艺气韵。 顾景舟先生曾说:“东西好坏自己说是不作数的,自己不用说,我有不会讲话的东西在这里替我讲话,就是茶壶。” 足可见,顾景舟先生把自己的壶艺之作,作为表达自己内心之载体,是充满自信的。 此壶通体不施任何装饰,以裸胎之美诠释着紫砂泥质最本真的魅力。
2019上海朵云轩秋拍卖此件掇球是顾景舟大师于20世纪70年代创作的作品,掇球在历史上曾有邵大亨、程寿珍等诸位大家进行过各具特色的演绎,时至近代再无名家敢于在此题材上再做创新。直至70年代,此时的顾景舟已近花甲之年,此时他的眼光和手艺均已达到炉火纯青,也是一个紫砂艺人终于有实力和信心触碰掇球这样高难度光素器题材的年龄。此件作品气韵饱满,淡定从容。在顾景舟的所有作品中亦是名列前茅之作。整体形态的把握和布局亦可见顾老此时眼光之老辣。可以说顾景舟此件掇球经典程度与大亨寿珍相比毫不逊色。行书刻铭:煮白石泛绿云,一瓢细酌邀桐君、老曼铭、频迦书。此壶平盖、桥钮、直流、折把、敛口、鼓腰、圜底、乳丁三足,轮廓周整,浑朴有致。壶身行书刻铭「煮白石泛绿云,一瓢细酌邀桐君」,并署款「老曼铭、频迦书」,另侧刻一纵恣峥嵘的穿眼奇石,底钤「阿曼陀室」阳文篆书印款。成交价:
2,702.50万这把壶是顾景舟送给戴相明的。顾与戴两家是三代之交,“铁画轩”在顾景舟的人生中,是个不可或缺的所在。顾景舟很多优秀的作品都是经铁画轩而辗转出去。顾景舟称相明为“我兄”,为感念戴相明,对他的情谊,也体现在他专门打造相赠的这把壶的中。成交价:
184.00万自西施壶产生以来,很多文人就喜欢把西施壶的韵味比作美人肩,柔若无骨;又把壶身喻为西施那优美动人的曲线,丰神绰约,俊俏天成。细看西施壶,确实很像丰满的乳房,西施壶的壶钮似乳头,流短而扁圆。壶底自然向内收敛,壶把似美女垂下的发髻,与那壶嘴贯通相融,倒茶时,把手便是美人纤细的腰姿。成交价:
1,782.50万这把井栏是1989年由壶艺泰斗顾景舟和书画名家亚明合制而成,顾景舟制,亚明书画。制作这把壶时,顾景舟大师已经74岁高龄。这把井栏壶是顾老晚年最重要的“文人壶”之一。此壶在汲取“曼生井栏”造型精髓基础上加以改良,将文人画家的墨宝与紫砂壶完美结合,将紫砂引向“工艺与文化”相结合的艺术殿堂。1989年,时任江苏美协主席的亚明先生在此壶底部题铭:「壶自先秦有之,紫砂始于明正德,至今五百年,高手不过十余人。顾兄景舟当为近代大师。顾壶可见华夏之哲学精神、文学气息、绘画神韵。」这是亚明给予顾老壶艺极高的评价,也是唯一一把刻有合作艺术家评价的景舟紫砂壶。成交价:
138.00万此壶是一身素气,光滑可鉴,以简练形体来展示其美的内蕴。壶身温润丰满;壶颈精神充沛;圆珠钮;壶流丰厚有力;壶把飘逸舒展,形成了一个 『耳朵』形曲线的优美空间,各部比例协调。整体造型古朴敦厚、秀美醇和。

▲曹亚麟 · 掇只壶
此壶采用朱泥制成,造型极为小巧可爱。壶身似梨形,圆润饱满,配以直形嘴,耳把圈足,压盖珠钮,线条流畅优美,形制匀挺柔和。水平壶的壶嘴与壶把重量须严格相等,故能在水中保持平衡,其讲究的工艺和致密的结构,均要求制作者具备高超的技艺和深厚的功力。当然,拍卖过百万级别以上的壶型还有合欢、传炉、僧帽以及其它方器,因篇幅原因我们今天仅列举以上十种。